由于鍛造行業存在高溫、噪聲污染、勞動強度大等問題,工作環境惡劣,近幾年,鍛造企業用工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,即使招來了工人,人員流動也非常頻繁,給企業運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。自動鍛造生產線因其效率高、用人少、節拍及質量穩定的特點,被越來越多的鍛造企業所采用。本文以步進梁生產線為例,從工藝角度闡述了自動生產線應具備的條件。
自動生產線的組成
步進梁自動生產線主要由上料機構、在線稱重裝置、中頻感應加熱爐、自動壓力機及余熱熱處理爐組成(圖1)。毛坯通過上料機構進入中頻感應加熱爐,加熱后進行溫度檢測分選,合格的毛坯通過送料機械手送入壓力機進行鍛打,坯料在壓力機各工位之間通過步進梁進行搬運,鍛打完成后通過傳送鏈進入余熱熱處理爐進行熱處理,之后自動排出。每次鍛打由程序自動控制,且在每次鍛打間隙,噴淋機械手自動對模具進行潤滑和冷卻。
自動生產線對設備的要求
控制部分
自動生產線的控制分為兩部分,一部分控制壓力機的運動軌跡和各部分的時序邏輯,另一部分是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和各部分的安全防護,還可對壓力機潤滑情況和各摩擦副溫度進行監控。各部分設備通過同步Profibus總線采用分布式布置連接到控制模塊上,控制模塊通過同步Profibus 總線與控制器進行連接,可實現整條生產線任何部位故障停機時,其余部分同時停止工作,并可顯示停機原因及故障位置,便于快速維修。
上料部分
上料部分的料倉應能儲存不小于1 小時使用的材料,以減少操作人員頻繁的添加材料。最好采用間歇式給料器(圖2),所有材料存儲于間歇式給料器中,由給料器根據一定周期往階梯式上料器中添加材料,避免大量材料壓在階梯式上料器上,使上料器負荷加大,頻繁超載。對采用閉式工藝生產的,上料部分還應加裝重量在線檢測裝置(圖3),保證材料的重量在合格范圍內,避免悶車。
中頻加熱爐部分
中頻加熱爐出爐口須有溫度分選裝置,保證進入壓力機的溫度符合要求。加熱爐的控制采用閉環控制,可根據出爐口溫度對功率進行自動調整修正。加熱爐進料口應留有足夠的材料儲備區(圖4),儲備區設置感應裝置,在材料低于下限值時,通知上料機構開始工作,在材料高于上限值時,通知上料機構停止工作。材料儲備區作為自動生產線的緩沖區域,保證上料機構與加熱爐的匹配。同時在出料口測溫后應增加緩沖用儲料區,以保證壓力機與加熱爐的匹配。
鍛壓機部分
鍛壓機最重要的是潤滑冷卻系統,因為自動鍛壓機一般頻率較快,鍛打間隔較短,模具升溫較快,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冷卻潤滑,模具壽命將急劇下降,所以潤滑冷卻系統至關重要。不僅要保證良好的冷卻潤滑,還不能有過多的冷卻水在模具型腔殘留。對采用隔工位鍛打的自動生產線,在鍛件離開模具型腔時,僅噴水進行冷卻,在鍛件進入模具型腔前,先噴氣吹出多余水分,后噴脫模劑進行潤滑。
鍛壓機的步進梁一般采用10 個伺服電機控制步進梁的打開、夾緊、提升、下降、前進及退回動作,也有采用12 個伺服電機控制的,其增加了步進梁前進及后退方向調整的自由度,工藝調整自由度增大,相應的調整難度也跟著增加。
鍛壓機的模具卡緊應采用液壓裝置,并配有換模小車(圖5),鍛壓機工作臺邊應配備兩套模座,在鍛壓機預熱模具及自動工作期間,完成另一套模具的更換,在設備上的模具需要更換時,可用換模小車直接將整套模具推入,實現快速換模,充分發揮鍛壓機的高效性。
余熱熱處理爐部分
自動鍛造生產線應配備余熱熱處理爐,因鍛壓機生產節拍恒定,終鍛溫度相對穩定,可較為容易的實現鍛后溫度控制,準確控制入爐溫度,利用余熱實現熱處理,節約能源。
自動生產線對工藝的要求
自動生產線對工藝最大的要求就是卡爪可以穩定夾緊、移動坯料,鍛坯在模具工位準確定位,同時要考慮大的冷卻水在模具及鍛件上殘留,鍛打過程中形成高溫高壓水汽對模具壽命及鍛件充型的影響。其余要求,與手動單機無太大區別。
因卡爪的夾緊時間比較短暫,任何的跳模及粘模都可能造成鍛件位置變化,從而錯過卡爪的抓緊時機。為保證卡爪可以穩定夾緊、移動坯料,鍛件上模頂桿端面應做成平面,不能有任何型腔,否則在頂桿退回時容易帶動鍛件。下模頂出模具也應盡可能是平面或加大出模角,使卡爪輕松取走鍛件。下模設計時應留有排水的溝槽,以方便冷卻水排走,減小跳模。
為保證鍛坯在模具工位中準確定位,對齒輪類鍛件,各工步間最好采用外圓定位,每工步外圓可比前一工步單邊多留出1mm 左右的間隙,保證各工步之間定位準確。模具上可設計導向段,以方便鍛件準確放入。
為減小高壓水汽對充型的影響,在上下模上需設計排氣孔,方便水汽的排出。同時在模具設計中,對預鍛時容易積水的位置,在終鍛成形時應避免形成封閉型腔(圖6),封閉型腔不僅不利于充滿,在高溫水汽排出時,也容易在模具上形成“豁口”(圖7),降低模具壽命。
結論
⑴自動生產線上料機構、在線稱重裝置、中頻感應加熱爐、自動壓力機及余熱熱處理爐各組成部分應以能保證自動生產線高速、穩定生產為原則去設計,在加熱爐前、后配緩沖區域,保證整條生產線節拍匹配。
⑵工藝及模具設計應能保證卡爪可以穩定夾緊、移動坯料、各工位間準確定位,同時兼顧高溫高壓水汽對模具壽命及鍛件充滿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