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汽車行業的不斷發展,對汽車安全與輕量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使得汽車車身沖壓件高強度鋼的應用比例不斷升高,高強度鋼材的使用對冷沖壓行業來說是一個挑戰。國外主流汽車廠為了達到安全和輕量化的雙重要求,像奧迪A8一樣的全鋁車身應運而生,目前以奇瑞汽車為代表的國產汽車高強度鋼屈服強度已經達到980MPa,大有“棄鋁從鋼”的行業趨勢,前期的CAE同步工程分析,對制件的回彈控制、模具制造周期以及制造材料成本的控制都尤為重要,前期選擇合適的沖壓工藝方案,對沖壓行業來說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縱梁類制件分析
圖1為汽車車身縱梁類制件,制件料厚2.0mm,材質B340LA,制件輪廓(長×寬×高)為640mm×118mm×77mm,屬于高強度深拉延縱梁類制件,在沖壓成形過程中,回彈、扭曲、起皺是制件質量的主要問題,本文將使用AUTOFORM軟件來模擬不同的工藝方案,并通過對比分析,總結出不同方案之間的優缺點,以下各方案主要查看制件回彈的對比情況。
沖壓工藝方案及CAE分析結果
方案一模面設計將縱梁的法蘭邊放置在壓料面上(圖2),板料的流動通過壓邊圈和凹模來控制,由于制件法蘭放置在壓料面,制件材料利用率高,拉延模制作也較為簡單,具體的模面設計及拉延模的凸凹模等見表1。由于制件采用料厚為2.0mm的高強度板,方案一的板料流動靠壓邊圈與凹模來控制,成形過程中板料流動很難控制,制件回彈較大,側壁回彈量在7.3~11.0mm之間,法蘭邊回彈量在11.5~14.9mm之間(圖3),而且模具在后期整改難度較大。
方案二模面設計將縱梁的法蘭邊放置在凸模上(圖4),制件材料利用率較高,拉延模制作也較為簡單,但是制件的成形性及回彈控制并沒有顯著的改善,具體的模面設計及拉延模的凸凹模等見表2。方案二的成形性與回彈相對于方案一無明顯提升,側壁回彈在4.0~7.7mm之間,法蘭邊回彈在4.9~8.3mm之間(圖5),而且模具在后期整改難度較大。
方案三與方案四
模面設計將縱梁的法蘭邊放置在凸模上,制件材料利用率較高,拉延模制作也較為簡單,但是制件的成形性及回彈控制并沒有顯著的改善,具體的模面設計及拉延模的凸凹模等見表3。
方案三與方案四相對前兩個方案而言,增加了拉延筋控制,料流通過拉延筋與管理面的控制,制件的成形性與回彈有明顯的提升,方案三與方案四的差別是拉延筋的形狀(圖6)不一樣,一個為方筋一個為圓筋,拉延筋形狀可以根據實際料流來選擇,方案三側壁回彈量在1.8~8.1mm之間,法蘭邊回彈量在2.5~8.9mm之間,方案四的側壁回彈量在0.9~4.0mm之間,法蘭邊回彈量在1.0~4.7mm之間(圖7)。對四種不同的沖壓工藝設計進行CAE分析,比較出不同方案的優、缺點,四種方案的技術對比見表4,方案三和方案四,在回彈嚴重的梁類高強度板制件的拉延設計中,已經得以廣泛的應用。
結束語
前期的沖壓工藝設計對零件的最終質量起到關鍵作用,但是汽車沖壓件種類繁多,成形難度也各異,對于同一制件,不同的沖壓工藝設計,制件的質量、模具設計的難易度和材料利用率也各為不同。隨著汽車高強度板使用的增多,還有一種新的模面設計,即結合本文方案二與方案四,將制件的法蘭邊設置在凸模上,同時還設置拉延筋,能夠更好的控制料流,更便于模具調試時,通過拉延模的調試來控制回彈。